今年开始,合肥对扶持政策进行重大调整,在全国率先推出“1+3+5”政策体系。日前,记者从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升级为“雪中送炭”式的奖补政策,在投入方式和侧重点上与以往大为不同,将变传统的“政府拨款”为基金式投资,更加注重事前、事中奖补。在充分尊重市场规律的基础上,该政策体系将引领合肥今后的产业发展。
“1+3+5”政策体系
“1”指的是一个规定,即《合肥市扶持产业发展政策的若干规定(试行)》。作为纲领性文件,其用于指导今后一段时期“五大”产业政策的制定工作。“3”指的是三个管理办法,即《合肥市政府投资引导基金管理办法(试行)》、《合肥市天使投资基金管理办法(试行)》、《合肥市财政资金“借转补”管理办法(试行)》。
“5”指的是五大产业扶持政策,分别明确了各产业扶持的重点及采取的具体投入方式,把“1”和“3”细化、量化。
“1+3+5+N”各产业政策执行部门可按照“1”、“3”、“5”的规定,量身定制具体实施办法,形成“1+3+5+N”的政策格局。执行部门有针对性地选择、办理所需政策。
亮点:
侧重事前事中奖补
与传统的“扶持政策”相比,“1+3+5”政策体系的亮点之一就是更加侧重于事前、事中奖补,最大限度解决企业资金短缺问题,做到名副其实的“雪中送炭”。记者了解到,今年合肥市计划安排26.19亿元扶持政策资金,助推五大产业发展。
新政将严控小额事后奖补政策,把有限的资金主要投向合肥优势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此同时,大幅压缩事后奖补政策占比,着力解决企业在起步阶段面临的资金紧张问题。按照规定,事后奖补投入占比要控制在20%以内,市级奖补单项金额不少于50万元。
今年是新政实施的第一年,合肥市安排26.19亿元用于扶持政策,其中,工业政策资金9.85亿元、自主创新政策资金6亿元、农业政策资金6.19亿元、服务业政策资金3.15亿元(含金融业政策资金1亿元)、文化产业政策资金1亿元。除去用于兑现2013年的政策部分,剩下12.39亿元将以新的形式进行奖补。
新政对“事后奖补”进行了明确限定。新政还拿出了另外3种投入方式,即基金投入、“借转补”投入和财政金融产品,主要采取有偿投入的方式,通过市场化运作。其中,政府投资引导基金采取“母基金”的运作模式,围绕合肥优势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支持初创期、成长期企业。
工业:
5亿元基金撬动资本市场
今年,合肥市用于工业政策扶持资金达9.85亿元。其中,将拿出5亿元以基金方式投向优势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按照基金运作的通常做法,对接社会资本可以放大5倍,按此测算,能够吸引20亿元的社会资本。
今年,合肥市对列入《合肥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库》,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少的工业项目,采用“借转补”的方式,给予固定资产投资补助。对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新引进项目,按照固定资产计划投资额的5%给予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补助。总投资1000万元以上技术改造项目,按设备计划投资额10%给予补助。智能制造、平板显示、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集成电路、节能环保、光伏与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以及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项目,按设备计划投资额12%给予补助。
自主创新:
“事后奖补”奉上真金白银
在自主创新方面,合肥各种投入方式齐上阵:设立新兴产业增长源基金,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承担的新兴产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设立天使投资基金,重点支持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企业。与此同时,“事后奖补”将直接奉上百万真金白银。
今年,合肥市全面承接省里“1+6”科技创新政策,完善事后奖补政策,对新认定的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或试点企业,给予2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第一位)、国家专利金奖的企业,奖励创新团队50万元。对企业购置用于研发的关键仪器设备,单台仪器设备补助不超过200万元,单个企业补助不超过500万元。对新认定的国家级重点(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国家级质检中心、国家级国际联合研发中心、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给予一次性奖励。对单位和个人申报的发明专利给予奖励等。
此外,对列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科技重大专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计划等重大项目,并在本地产业化,给予资金支持,最高不超过500万元;支持合肥市重点发展产业的自主创新研发项目,其研发费用给予资金支持,最高不超过200万元。
文化产业:
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博物馆
文化产业包罗万象,新政兼顾的面也非常广。其中,新兴文化业态将获得基金扶持;文化设施和园区建设,利用老厂房、老建筑、城市旧民居等资源改建成各类特色文化产业园区,将获得一次性奖补。
具体来说,今年,合肥市将设立文化产业政府投资引导基金,重点支持文化与旅游融合、文化与体育融合、文化与科技融合等新兴文化业态的发展。对投资500万元以上的数字出版、电子图书报刊、网络视频、网络游戏、数字音乐、移动多媒体等数字内容产业项目,按项目计划投资额的20%以内给予借转补资金支持。
此外,合肥市支持文化设施和园区建设。包括鼓励民间资本投资演艺广场、民办博物馆、展览馆等建设;支持文化产业孵化器、园区(集聚区)、公共服务创新平台建设等。鼓励利用老厂房、老建筑、城市旧民居等资源改建成各类特色文化产业园区(集聚区)。对有完整的园区(集聚区)规划设计、公用设施建设和环境的改造,建筑面积在1万平方米以上并投入使用的,给予50万元一次性奖补。
服务业:
平价蔬菜销售车可获支持
各类便民服务业工程、电子商务平台、欧亚大陆桥等,都是今年政策扶持的重点。在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的同时,合肥今后更注重走出“国际范儿”。
其中,对合肥市标准化菜场、公益性直销菜场、社区蔬菜直销店和平价蔬菜销售车、社区便民生活服务中心建设等,给予“借转补”资金支持。对获得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园区、示范企业称号,创新型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电子商务培训机构,第三方支付总部建设,以及新引进的电子商务企业给予政策支持;对通过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和开发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5级认证,开展服务外包培训,呼叫坐席建设,双回路供电改造等给予支持。为了推动展会经济发展,对在合肥市举办的全国性或区域性展会,今年也将给予奖励。
今年,合肥市高度重视对欧亚大陆桥,对开辟新欧亚大陆桥、加速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进行支持,引导鼓励开通铁路货运专列。与此同时,支持合肥港国际集装箱码头发展,对开通合肥港至上海的外贸直达定期航线,经合肥港进出口的合肥本地外贸货物给予奖励。
来源:中安在线